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国家语委重大项目结项鉴定会在京召开

来源 :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 报道时间 : 2018-02-09

2018年2月3日上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语言智能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语委重大项目“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结项鉴定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傅永和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有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乐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熊文新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戴红亮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处长易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中心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周建设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了鉴定会。

易军处长首先介绍了“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的相关情况,课题组汇报了项目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系统演示,专家组针对项目成果提问并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交流。

傅永和研究员指出,该项目是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过程中作为重大课题提出来的,项目对强化学校的语言文字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聚焦学校作文评测,既有中小学母语作文,也有二语和华裔作文,目标十分明确,也非常切合实际。建议以后进一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积累更多的数据,为汉语国际教育语法系统的研制和HSK修订提供支持。

孙乐研究员认为,当前是新时代的一个节点,中心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未来更加充分广泛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教育上,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项目有系统,还有论文、专利、软著等,成果非常突出。将来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如何在生造词等不规范现象的监测中发挥作用。

王立军教授认为,中心的成果可以三个“高”来形容:一是学术站位非常高,二是科技含量非常高,三是利用价值非常高。中心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当中得到了应用,而且效果非常好。利用语言智能成果直接服务基础教育,服务贫困地区,体现了语言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家国情怀。项目在有限经费情况下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成果的层次都非常高。建议在错字识别、长距离搭配和语义理解三个方面继续攻关。

熊文新教授认为,该项目不管是在主题聚合度理论创新方面,还是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海量知识库构建、文本分级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发展前景远大。希望语委加大后续支持力度,使这个系统更加完善。也希望这个系统尽快上线,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料。

戴红亮教授认为,该项目紧扣主题,针对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字词句篇不同维度的智能化检测,将成为引领语言文字智能化检测技术的中坚力量。建议重视搜集学生课堂作文,注重写作过程的监测,并逐步扩展到新闻规范监测。

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检测进行了两项五类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文章检测、评测体系,对中小学生、华人、二语学习者掌握汉语有极大的帮助。项目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目标明确,积极组织,认真落实,成果显著。

徐志宏和刘宏分别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和教育部语信司讲话。刘宏副司长对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中心利用鉴定会的契机,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项目进一步推进、完善,加快成果的转换、推广和应用,也希望中心不断创新智能技术,多出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促进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的建设,把中心打造成高端智库,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为智能教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最后,周建设教授代表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和课题组感谢教育部语信司领导和以傅永和为组长的专家组莅临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他指出,语信司和专家组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要求。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一定不负使命,勇担重任,为促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